八歲以前,我們家族的成員多半住在高雄縣旗山鎮。

寂靜、純樸的南部小鎮裡,大多數的家庭都說台語,住在那一帶的我,所認識的長輩/鄰居/玩伴/表兄弟姐妹/堂兄弟姐妹大家講話都馬是說台語,高雄縣、下港的那一種腔調,雖然今天我才30歲(過一點點),可是曾在旗山國小唸過一年級的我,也經歷過「說方言要罰錢」、被同學威脅:「猴~你說台語!我要告老師」的「白色恐怖」!

這種「白色恐怖」在以台語為主要語言的南部鄉下小學裡似乎特別能雷厲風行(因為我後來轉學到高雄市區、基隆和平島、最後在台北市讀完六年級都沒有遇到這樣的問題,頂多台灣國語同學笑而已,沒有人會因為同學老土而去告老師吧?)。

沒辦法啊!大家天生都是說台語的人,要小小的一年級生在學校裡,不把「方言」脫口而出,的確是一件蠻整人的事,純樸小鎮裡的純樸小一生,很容易就能互相抓到同學的破綻/把柄,去「告老師」邀功,這一秒「告老師」的人也極有可能在下一秒就變成告老師的人,跟我差不多年次/同為旗山鎮民的鄉親們!都還記的小一時期告來告去的鬥爭氛圍嗎?

 

回想起來,當時我爸也頗受政府教化(也許不僅是我爸,是「全民」(全南部居民)?),腦被洗到十萬分的配合「說國語」的政策,記得他曾要求我們兄妹倆放學回家後,也要使用「國語」跟他對話,但一個一輩子只聽、說台語/會去錄影帶出租店把每週最新的豬哥亮餐廳秀錄影帶(大帶的)租回家看的小女孩,上學已經要小心翼翼不踩雷了,回到家還得心向那不知在何方的祖國說「國語」,只好勉為其難/2266的用下港腔拼湊出台灣狗蟻,不然就是-阿.../n.../hilo...不知如何啟齒,就算了的閉嘴不說!幸好老爸對「祖國」效忠的熱誠只維持三分鐘,家中「說國語」的規定,淪為一個歉難照辦的政策,隨著時間的過去(約莫一周吧)也就不了了之,在家的溝通語言依然維持原樣,台語來台語去!

 

 

北部的居民大部分是以「國語」交談,北遷後的我,也逐漸的擺脫「開口說國語」的尷尬,在家講,在學校更要講,最最喜愛的科目還是「國文課」,詩、詞、歌賦、小說也硬嚼了不少,有段時間還以為自己將來應該是會唸中文系,賊狗咧~賊狗咧~結果是連邊也沾不上啊!(不過我哥,他努力用功3次?大學聯考...最後終於挺進大學去唸中文系了!(勉強沾上邊啊!))。

 

求學時期排行榜上的「國語流行歌曲」更是一首也不放過的,首首都是經典、句句都跟著唱到背起來,此時台語在我的生活裡變成了一種點綴,只有跟某些特定人士交談時會出現,例如:「我阿罵」、「賣豆花的阿公」、「工地的工頭」,以及在某些娛樂的時刻炒熱氣氛用,例如:在KTV中,穿插出現的「舞女」、「含淚跳恰恰」跟「惜別的海岸」。

 

一路用「國語」思考、生活了十多年,遇到了他(很台的他啦!),與他永結同心之後,一切又回到了原樣!台語「逆轉勝」重新成為我生活裡的主要語言!

這一次台語的逆襲是來勢洶洶、銳不可擋的;在家說台語、出門說台語、跟公公婆婆說台語、上菜場說台語、上公車司機也說台語上公車也跟司機說台語啦!!看新聞轉民視,廣播聽綠色和平97.7跟寶島新聲98.5,去他老家的架上翻出了一本又一本的羅馬字拼音的台語小說,連書我都開始看起台文版來了。(可惜,台文版的情色文學少之又少,不像中文的羅曼史小說一個月可以出版那~麼多本,台灣作家可能比較閉俗!有時間試著寫寫看,說不定會大賣!畢竟台灣人//我,也是很豪邁/不含蓄的啊!

 

兒子出生後,我說的「台灣話」就是他的母語!在入學之前/兒童電視節目之外,大家都只准跟他說台語! (規定的)此舉讓我兒練就了一口標準且十分在地的台語。(只可憐了某些台語不甚輪轉的叔叔阿姨(例:吱吱阿姨...。)遇上我家阿及,僅能「雞雞雞及及及...」的不知道該說什麼。)

 

 

最近買了一支MP3,我想每天至少花2小時通勤的阿及,在捷運上可以聽聽音樂,上網找了一些兒歌放在「兒歌的資料夾」裡,阿及他一聽說,要是想聽什麼歌可以跟媽媽講,媽媽會幫他收錄進去;他立刻要求:請把沈文程「飄撇的七逃人」放在第一首,還要一些阮小弟-袁小迪的最新主打歌...。完全就是以一個正港台灣男子漢的方向在成長著啊!

反倒是我自己,「媽媽歌的資料夾」裡,收錄的盡是「領悟」、「牽掛」、「浪人情歌」、「我們有沒有愛過」、「廣島之戀」........,那些不需要刻意教育誰/沒有傳承下一代的義務/分不清楚自己是中國人還是台灣人的青春時光裡,最愛聽的歌曲;自己躲在耳機裡,「中文化」自己,在心裡大聲的跟著唱和,特別有一種「重返國語流行歌壇」的熟悉/溫熱的感覺

 

 

或許在台北說台語的兒童很稀少,阿及出門逛街散步總能獲得路人特別的厚愛,特別愛聊天說話的他,常常就跟走在附近的人聊了起來,還有計程車司機被他愛台灣的言語感動得少收30元及公車司機不讓我刷悠遊卡(免費)搭車的殊榮,讓幼兒說台語真是好處多多啊!

阿及週遭同齡的孩子們幾乎都是說國語,後來妹妹出生,有一陣子,她跟妹妹說話也都使用國語,因為他以為台語是跟大人說的,妹妹是小朋友,遇到小朋友就要講國語啊!這現象,直到妹妹也開始台語流利以後才改正回來。

 

今年,我替他報名了李江卻台語文教基金會舉辦的2009台灣母語日台灣母語競賽」 (聯結裡有片段,阿及是15號) ,說的是「三隻小豬」台語版;他是同組參賽者中唯一還沒唸幼稚園的小孩,沒有帶道具/沒有穿表演服裝/沒有精彩的演說手勢;當然也沒有得名!嘿嘿!但年僅四歲半的他,可以大大方方的站在台上,安安份份的講完三分鐘故事,為娘的就已經十分滿意、十分欣慰了、十分光榮!

 

 

20090221 013...JPG 妹妹也很想參加比賽... 

 

20090221 007......JPG 20090221 003.....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ye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